首页

女主女奴

时间:2025-05-30 07:06:56 作者:台商杭州论“健”:展望两岸生物科技广阔合作前景 浏览量:47125

  中新网重庆9月12日电 (钟旖 张旭) “未来的长江文明将持续发展,可以继续跟黄河文明交相辉映,奠定中华文明的强大的基础。”12日,在重庆召开的2023长江文明论坛上,著名历史地理学家、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葛剑雄如是说。

  当天,围绕论坛“宅兹中国:长江文明探源”专题,葛剑雄对黄河长江交相辉映的中华文明发展作出相关阐释。

图为2023长江文明论坛在重庆召开,著名历史地理学家、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葛剑雄发表演讲。中新网记者 陈超 摄

  “大河与人类文明有着密切关系。”葛剑雄表示,在世界各国中,只有中国是自古以来就完整拥有长江、黄河两条世界级大河的国度。黄河、长江都处于北温带,在以往气候变迁中都适合人类生存发展。

  黄河流域拥有大面积的可耕农田,小麦约在4000年前传入中国,为国家形成了巨大的、稳定的农业基础,使得文明进程得以加速,能够始终稳定发展。长江流域尽管1万年前就已经开始栽种水稻,并且适合各种经济作物,但是它有平原、丘陵、湖沼,地形多样,在工具落后的情况下,开发受到很大制约。后来,随着长江流域各方面条件的改善,加之黄河流域战火频仍,黄河流域人口大批南迁,为长江流域输送了大量人才,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源。

  葛剑雄提到,到了唐宋之际,经济、文化的重心逐渐南移,长江流域已从早期的被中原人视为蛮荒之地的地方,逐步变成了人间的天堂。在北宋,有了“苏常熟,天下足”的谚语,后又有“上有天堂,下有苏杭”的说法,说明长江下游、江南地区在人文、自然各方面都达到适宜人类居住发展的环境。

  葛剑雄强调,历史上,黄河、长江是交相辉映的,都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,都是中华文明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重要的物质条件。

  谈及“长江的未来”,葛剑雄认为,应从天时、地利、人和角度加以分析。比如地利方面,对科技、人文、信息、金融、商贸、高新产业、全球人流而言,内陆和内陆城市未必是劣势。长江经济带的命脉在长江及其支流,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。

  葛剑雄还特别提到,要充分关注人力资源对于文明及未来发展的重要性,做到未雨绸缪。(完)

【编辑:张燕玲】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交通运输部:春运前33天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超72亿人次

天津铁路物流中心副主任 裴天兵:从前端放货到请车、批车、挂运装,一直到咱们卸车,每个环节我都有人给他盯控。同时就是把所有的费用,都可以搁在一张票据里边,这是一个“一票制”。

新政迭出,买房时机到了?

值得一提的是,由于自己生肖属龙,另两位“90后”队友均属马,蔡旭哲给这次的新组合取名为“龙马乘组”,希望在天上展示好“龙马精神”,圆满完成神舟十九号任务。(完)

香港特区政府强烈反对和谴责抹黑诋毁《维护国家安全条例》的言论

北京大学博士生刘欣告诉记者:“我今天几度有点热泪盈眶的感觉。能在这样一个春暖花开的时节里参加这样的活动,我内心感受到更加温暖。”

中方能否证实“美财长耶伦即将访华”?外交部回应

随着“澳车北上”“港车北上”政策相继落地实施,粤港澳大湾区资源要素加速流动,加之暑期港澳游不断升温,均助推进出境车流量高位运行。7月以来,拱北海关在该口岸验放跨境客车38.26万辆次,客车验放量居珠海各口岸首位。

田间光影绘丰年 广西举办稻渔丰收节活动

文化是一个国家、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、最深沉、最持久的力量。文明与文化对人的自由、人的本质具有本体论意义。正如恩格斯所说:“文化上的每一个进步,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。”人的发展,是自由、精神的全面发展,是“自由自觉活动”这一实践目标,精神生产是人类自由自觉的感性活动。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,打破“今日中国出口的是电视机而不是思想”的言论。习近平文化思想提出的“两个结合”巩固了文化主体性。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、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,从空间维度,“第一个结合”让游荡在欧洲的马克思主义东进扎根于古老的中华大地,让马克思主义说中文;从时间和时代维度,“第二个结合”使悠远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了时代的历史跨越,发展出中华文明的现代形态,同时克服、超越了西方既有现代性的局限。中华文明与现代性能够对接的根本原因,在于马克思主义是现代文明的正确方向、现代性的真正出路。“两个结合”使我们的文化认同和自信自强达到了新高度,也为思想政治教育自主知识体系建构了新空间,具有重要的认识论意义,在立足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、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、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、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等方面开辟了新的创新空间,增强了人们对中国价值、中国精神的政治认同、思想认同、理论认同、情感认同,使之更好地发挥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功能,也是我们推进理论创新、文化繁荣的必由之路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
女王论坛